一、點膠壓力(背壓)
目前,自動點膠機用螺桿泵供膠,針膠管用壓力保證有足夠的供膠螺桿泵。如果背壓太大,容易造成膠水溢出和過多的膠水;如果背壓太小,會造成間歇點膠和漏膠,從而造成缺陷。壓力應根據相同質量的膠水和工作環境溫度來選擇。較高的環境溫度會使膠水的粘度變小,流動性更好。此時,必須降低背壓以保證膠水的供應,反之亦然。
二、針頭尺寸
實際上,針尖的內徑應該是點膠點直徑的1/2。在點膠過程中,應根據印刷電路板上焊盤的尺寸來選擇尖端:例如0805和1206焊盤的尺寸相似,可以選擇相同的尖端,但對于差異較大的焊盤,應選擇不同的尖端,這樣不僅可以保證膠點的質量,同時也提高了生產效率。
三、點膠量大小
根據工作經驗,膠點直徑為墊距的一半,貼片后膠點直徑為膠點直徑的1.5倍。這將確保有足夠的膠水來粘合部件,并避免過多的膠水來染色墊。點膠量由螺桿泵的旋轉時間決定。實踐中,泵的旋轉時間應根據生產條件(室溫、膠水粘度等)選擇。
四、膠水溫度
一般環氧樹脂膠應在0-5℃冰箱內存放,使用時應提前1/2小時取出,使膠完全符合工作溫度。膠水的使用溫度應為23℃-25℃;環境溫度對膠水的粘度影響很大,如果溫度過低,膠點會變小,出現拉絲現象。5℃的環境溫度差會導致配藥量變化50%。因此,應控制環境溫度。同時,環境溫度也要保證,膠點濕度小容易干燥,影響附著力。
五、針距PCB
不同的自動點膠機使用不同的針頭,有些針頭有一定的止動度(如cam/a lot 5000)。在每次工作開始時,應校準針頭和PCB之間的距離,即z軸高度校準。
六、膠水粘度
膠液粘度直接影響點膠質量。如果粘度大,則膠點會變小,甚至被拉下;如果粘度小,則膠點會變大,然后可能會沾上墊子。在點膠過程中,應選擇不同粘度的膠水,背壓和配藥速度應合理。